close

下載.jpg

 

    科學家估計地球有46億〜50億年,大約38億年前開始有生物的蹤跡,人屬物種大約出現在250萬年前,而我們智人僅僅15萬年的歷史,相較於整個地球的歷史,智人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的短,卻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影響力甚至能夠創造出「人類紀」這個地質時代,作者認為可以歸因於3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以及人類的融合統一。

 

認知革命:

   人屬物種在這250萬年間,沒有老虎的爪子、大象的力量、豹的速度,因此一直是弱小的邊緣生物,很少獵殺大型動物,主要都是靠採集、追殺小動物、或是躲在更強大的食肉動物,吃著他們剩下的腐肉,直到智人開始崛起,人類才開始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雖然目前智人是唯一的人屬物種,但在200萬年前至1萬年前之間,人屬物種卻是百花齊放,例如:尼安德塔人、直立人、梭羅人(小矮人)、佛洛瑞斯人…等等,就如同現在的猩猩有各式各樣的物種,人屬物種同樣都擁有靈活的手指頭、巨大的腦容量,為何僅智人能從中脫穎而出,生存至今,並成為地球的主宰,作者認為這要歸因於認知革命。

 

    事實上,智人雖然存在15萬年,但一直到7萬年前語言誕生,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才開始得以大規模擴張。至今科學家仍無法確切知道為何,最普遍相信的理論是智人基因突變。然而,如果語言僅僅只是溝通,許多生物都有各自溝通的方法,智人有何特殊之處? 作者認為關鍵在於「集體想像」,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許多動物都能大喊出「小心,有獅子」,但僅有智人能說出「獅子是我們的守護神」,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在每個人的各自想像,而是在於大夥一起想像,不管是聖經裡的故事、宗教、甚至是國家、各式各樣的價值觀,這些虛構的故事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團結發展文明甚至是展開大規模戰爭或狩獵(消滅其他物種,包括我們的其他人屬物種)。

    猩猩可以說是我們的表親,他們一樣有自己的族群,也一樣有自己的制度,但由於無法「集體想像」,導致族群一旦增長超過50頭,社會秩序就開始動搖、分裂,因為連結一個猩猩族群之間的是「信任」,信任來自於彼此熟識,一旦族群開始擴大,彼此的連結就難以再維持,而「集體想像」則使智人能輕易的管理、集結、動員萬人、百萬人、甚至是國家級的上億人口。   

    因此智人一直都是活在雙重現實,一個是「客觀現實」,另一個是「想像現實」,所謂的「想像現實」指的是某件事情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信念共同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透過語文所創造出來的想像現實,不僅僅只是讓大批互相不認識的人有效合作,只要改變故事的內容,就能改變智人的合作方式,例如帝國à民主,就只是故事內容的改變,讓智人從信仰專制變成信仰民主、人文主義,當然說服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衝突、戰爭,這項巨大優勢讓智人能繞過DNA進行演化,目前其他生物如果要產生巨大改變,勢必是要透過基因改變(必 需歷經數百萬年),但智人只要改變故事內容,並且人人信仰,即可做出巨大改變。

   

農業革命:

    歷史課本總是教育我們農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革新,認為是因為人類發現了繁衍植物的方法而開啟了革命,但作者透過研究認為農業革命並沒有讓「個人」生活品質變好,反而更差,甚至可以說是植物馴服了智人。

    在農業革命前,狩獵採集者生活其實更為豐富多變,也比較少遇上飢荒及疾病的威脅,農業革命確實讓糧食產量增加,但量增加並沒有讓智人過上更富裕或是更悠閒的生活,反而是造成人口大爆炸,並且產生嬌生慣養不事生產的貴族階層。   

    一個生物演化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正是生存與繁衍,根據這個標準小麥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生物,一萬年前小麥只是路邊的雜草,短短一千年,小麥便傳遍全世界,因此作者認為並不是我們馴服了農作物,而是農作物馴服了我們,放棄原本較佳的採集生活,甘心成為農作物的奴隸,這觀點相當有趣並且耳目一新,如果以「個人」的角度出發,農業革命帶給我們的是更不自由的生活(必須時時刻刻照顧農作物,並開始定居在某處)、更容易遇上飢荒(食物來源單一,一但農作物欠收,飢荒便伴隨而來)及疾病傳染(當智人開始住進永久村落,使的人口密度大增,疾病更容易傳染),但如果以生物演化成功的基本標準來看,農業革命是巨大的成功,它讓智人大量繁衍。

 

農業革命能讓人創造出擁擠的城市,強大的帝國,接著人類就開始幻想起關於偉大的神靈、祖國、有限公司的故事,好建構起社會連結,雖然智人的基因演化相當緩慢,但想像力卻是疾速奔馳,建立起地球上前所未見的合作網路。

   

智人想像所建構的秩序:

   

    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民主、資本主義、中國傳統習俗,都只是我們的「集體想像」,並不是客觀的存在,要怎麼樣智人才會相信這些秩序?   

    首先,絕對要堅稱說法是千真萬確,是至高無上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自然律。第二,在教育上也要貫徹同一原則,從智人出生起,就要時時刻刻提醒他們這套想像出來的秩序,要將生活的所有一切事務融入當中,不論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已經有人花了大把時間解釋這些想像所建構的世界是如何融入我們的骨隨中。

    有三大原因,讓人類不會發現我們所遵守秩序其實只是想像:

    1. 想像世界與真實世界緊緊結合。

    在信奉個人主義的現代,我們會教育孩子。受到同學嘲笑不用太在意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同樣的虛構故事也落實到建築,現代建築會將房子分割成很多房間,讓小朋友有自己的隱私權。回到中世紀可就沒有個人主義這套秩序,反而認為人的價值是由社會階級、他人的看法決定的,被別人嘲笑是莫大的恥辱,必須要付出一切代價來捍衛自己,同樣的這套價值觀也反映在建築物上,中世紀的城堡,城堡裡幾乎不可能有兒童房,孩子只能睡在寬敞大的大廳,更別說鎖門了,因此他必須時時刻刻活在他人目光之下,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認為個人價質是由他人決定。

2.想像建構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

 

 對大多數人而言,都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是來自於想像,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置身於這樣的想像之中,甚至連我們的慾望都深受影響。例如,許多人都喜歡到國外度假或是旅行,但在古埃及法老王則是把所有財富拿來建造金字塔、把自己做成木乃伊,而不是跑到巴比倫瞎拚或是到斐尼基滑雪度假,現在人願意花大把銀子到國外度假,其實是因為相信了浪漫的消費主義。
 

浪漫主義告訴我們,必須累積不同經驗、體驗不同情感、嘗試不同關係,消費主義則告訴我們,想要快樂,就去買更多產品,如果覺得少了什麼,那很有可能就是必須買一些商品或是一些服務,買更好的商品或是服務可以讓生活更美好。當浪漫主義與消費主義結合再一起,就催生了現代旅遊產業,旅遊業賣的不是機票或是飯店,而是販賣「體驗」,因此出國旅行可能並不是我們本身想要,而是這個世界告訴你,你該出國體驗世界。

 

3.想像秩序存在於人與人的思想連結。

 

由想像建構的秩序並非個人主觀的想像,而是存在於千千萬萬人之中的想像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互為主體」現象。這邊需要先解釋一下何謂「客觀」、「主觀」、「互為主體」,「客觀」就是絕對存在的事實,像是月球,不管你相不相信,月球它就是存在的,他牢牢的繞著地球旋轉,這就是客觀的事實,「主觀」則是個人的感覺,如果你手指痛,醫生檢查你的手指很正常,但手指痛就存在於自我的感覺裡,只有你自己知道,醫生無法理解,因為醫生檢查正常,只存在你的意識之中就是主觀。「互為主體」最容易理解的便是鈔票,鈔票在客觀物理上來說不過就是一張紙,上面有著各式各樣的防偽辨識,但就是因為人們信任一件事「你收下這張紙,可以拿這張紙去換到你想要的東西」,這個想法不只你相信,千千萬萬的人都相信,這就是「互為主體」,只存在於智人思想中。

 

 

 

 

 

 


​​​​​​​

 

 

 

arrow
arrow

    神經病的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